编辑:管理员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于:2024-10-14 浏览次数:
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我校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是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和直接组织者,学院要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按照专业设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各学院于10月18日前将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名单发至教务处邮箱jwc@wxu.edu.cn。
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等文件精神,各学院要切实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和后期质量把关工作,全程监控工作进度与质量,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选题审核关、开题答辩关、中期检查关、论文质量关、论文答辩关和成绩评定关,杜绝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同时,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从毕业论文(设计)培育、校级优秀论文(设计)推荐等环节严格把控,做好优秀论文(设计)的推荐工作。
2.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的责任人和主导者,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金融学、财会类等紧缺专业可适当增至12人。鉴于2025届毕业生数量大幅提升,具备论文指导资格的自有专任教师必须完成8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
学院要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培训,以学院为单位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指导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或以专业为单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专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指导教师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任务。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对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行业企业一线的,原则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具体要求详见《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双导师”管理办法》(锡太院教发〔2024〕10号)。
3.严把选题质量关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应做到“严审题目,严把质量”。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严格审核,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紧密相关,选题能够对本专业的某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工程设计,并有一定拓展和深化;选题关注实际问题,与实践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有一定特色或新意,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各专业要切实做到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紧密结合,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达到50%以上。
题目的选择应坚持“一人一题”且题目不得过大过空,如果确因题目较大需要多位学生合作完成,则须在内容上加以区分并在题目后加上副标题,并对每位学生提出质和量的具体要求以及协作要求。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连续三届题目不得重复,选题一旦确定,原则上研究方向不允许发生变化,但论文具体题目可以做适当修改,若选题确因特殊原因需要修改的,必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指导教师须认真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填报《选题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初审、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启用,届时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选题进行抽查审核。
4.严格审核任务书下达
指导教师在选题确认后,要及时填写任务书。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本人填写,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推荐参考文献及相关要求等,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负责对指导教师的任务书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向学生下达;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审核通过后方可向学生下达。
5.加强开题管理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制订研究进度计划、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审阅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达到开题要求等,并认真签署完整、详实的指导意见。学院要统一组织开题答辩,开题答辩可以分组集中汇报的形式开展。开题答辩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开题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应退回重做。开题后,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原则不允许更改。
6.定期指导并及时记录
指导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保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做好指导记录,指导教师要及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填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周志》,以备学院检查和学校抽查,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且线下指导次数不得低于总指导次数的三分之二。
7.认真做好中期检查
学院组织各专业、指导教师、学生,以分组集中汇报形式组织论文中期检查。要求学生对前期论文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指导教师对中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按计划进度执行、研究方向是否出现偏差等,认真进行指导并签署详实的指导意见,对进度缓慢、工作消极者要批评和督促。学校将在学院自查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专项抽查。
8.加强论文学术诚信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实事求是,杜绝抄袭、买卖、代写、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指导教师是查处毕业论文(设计)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指导教师做好诚信教育,督促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均须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高于学校规定者,其论文不得进入评阅环节。
9.加强交叉评阅审查
学院遴选有丰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分专业(类)成立若干毕业论文交叉评阅小组,负责本专业(类)所有毕业论文评阅工作。小组成员一般为3人,评阅教师从选题意义、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明确给出是否同意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意见。若交叉评阅教师的评阅成绩对应等级比指导教师的指导成绩对应等级低两个及以上等级的毕业论文(设计),须由学院重新组织教师评阅;对的确存在以上情况者,需限期整改,延期答辩。
10.组织论文抽检
学校按专业以随机抽取方式组织论文抽检,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抽检比例不低于20%,其余专业不低于15%,不足100人的专业,按照不低于15篇抽检,论文抽检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抽检在完成交叉评阅后从答辩名单中抽取,第二轮抽检在完成答辩和成绩评定后,从成绩合格的名单中抽取。
11. 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关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需在答辩前建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必须齐全,且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均同意的前提下方可参加答辩。未获得答辩资格或第一次答辩未通过者,应在限定时间内按要求修改毕业论文(设计)后申请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者随下一年级重做毕业论文(设计)。
12.严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关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工作。
二、工作安排
阶段名称 | 时间安排 | 主要工作 | 负责单位 (负责人) |
前期工作 | 2024年10月25日前 | 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完成题目申报工作 | 各学院、指导教师 |
2024年10月30日前 | 各学院完成选题审核、复审工作 | 各学院 | |
2024年11月5日前 |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完成选题抽查审核工作 | 教务处 | |
2024年11月10日前 | 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完成指导教师-学生-题目的一一对应落实工作 | 各学院、学生 | |
2024年11月15日前 | 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完成《任务书》的下达 | 指导教师 | |
2024年11月27日前 | 1.各学院完成对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质量检查 2.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抽查《任务书》的质量 | 各学院、教务处 | |
开题阶段 | 2024年12月20日前 | 1.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完成《开题报告》的上传 2.各学院组织开题答辩,完成开题工作 | 各学院、学生 |
前期检查 | 2024年12月27日前 |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开题情况进行检查 | 教务处 |
过程指导及中期检查 | 2025年3月4日前 | 1.学生完成初稿 2.指导教师审阅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 指导教师、学生 |
2025年3月18日前 | 学院、学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检查中及时发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学院、教务处 | |
2025年4月8日前 | 学生完成定稿,且完成查重,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上传 | 学生 | |
2025年4月15日前 | 指导教师完成审定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给出指导成绩和意见 | 指导教师 | |
2025年4月22日前 | 评阅教师完成交叉评阅,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给出评阅成绩和意见 | 学院、评阅教师 | |
第一轮抽检 | 2025年4月23日前 | 学院将符合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上报至教务处 | 学院 |
2025年4月30日前 |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完成第一轮论文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取消学生答辩资格 | 教务处 | |
答辩及成绩录入 | 2025年5月13日前 | 学院完成答辩工作(含二次答辩和推优论文答辩) | 学院、学生 |
2025年5月16日前 | 1.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成绩,按照成绩评定标准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2.成绩录入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 学院、指导教师 | |
第二轮抽检 | 2025年5月27日前 |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完成第二轮论文抽检,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其论文成绩将直接评定为不及格,需重做毕业论文(设计) | 教务处 |
各学院在上述时间节点基础上,可灵活安排,但各阶段完成时间不能超过上述时间要求。
三、其他
1.各学院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制定本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2.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工作一律通过“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进行线上操作,学生和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和时间安排完成各自的工作。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须及时关注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员按规定的阶段时间完成各环节的系统操作。毕业论文(设计)用的相关表格和制度文件请从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下载,且学校和上级单位组织的论文抽检以及论文成绩均以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的为准。
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格式要求应参照《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执行。
4.《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的专业学科特点做相应调整,但学院内的各专业要使用统一模板,调整后的模板须报教务处备案。
5.学校鼓励学生组成毕业论文(设计)团队,开展团队研究,具体要求详见《无锡太湖学院团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6.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按有关要求保存,一般至少保留4年。其中被确定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料应送校档案室归档。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资料应长期保存。
特此通知。
附件:
1.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双导师”管理办法
2.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3.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4.无锡太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资料目录
无锡太湖学院教务处
2024年10月12日